首页 > 酒店新闻 > 行业动态

AG百家乐- 体验真人娱乐的魅力|自主招生15条必知常识你了解了吗?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1:57    次浏览

1、自主招生的概念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2015年全面放开。2016年全国共有90所985、211名校有自招,自招在高考后独立组织考试,给与在考试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降分录取等优惠。最多能降至一本线录取(即分数达到当地高考一本线即可进入该大学)。2、自主招生有什么用?自主招生是学生高考的“保险”:当学生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统招的分数线时,可以使用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计划外招生”进入大学。3、没有任何奖项就不能参加自主招生吗?没有任何奖项也可以参加自主招生。纵观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条件虽然都需要各种奖项,但是也有少部分高校招收单科成绩或者是综合优秀类的考生。4、怎样参加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为大学公开发布信息,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全程公开的招生形式。预测2017年在2月底或者是3月初,各大高校公布自招简章。5、我可以拿到多个学校的自招加分吗?可以。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向多所大学提出申请、同时获得多个大学的初审通过资格、参加多个大学的考试,因而一个学生可能获得多个大学的自招加分。但在最后填报志愿时,只能使用其中一所大学的加分。6、怎样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尤其是高三各次期中、期末及一模考试的成绩)足够优秀,获得省级竞赛奖即有极大可能通过初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条件分为5大类:1、竞赛类获奖(分文理科)2、科技创新类奖项3、具有专利发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者是出版过文学作品专著等4、单科成绩或者是综合成绩十分优秀5、获得过国际奖项7、听说“校荐”取消了,高中还能为我做推荐吗?可以。国家明文规定取消“校荐”,但事实上,大学审核学生材料时最主要的依据仍然是学生的在校成绩,区别有两个:(1)以前是给高中一定数量的推荐名额,由高中分配。现在是自主招生报名的时候需要有“推荐人”。中学有给做推荐的考生通过初审的几率更大(2)以前高中在分配校荐名额时会注意每个学生只有一个校荐机会。即清华给某中学20个校荐名额,北大给该中学25个校荐名额,学校会把这45个名额分配给45个不同的学生。 现在学生自行申请,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大学,获得多个大学的自招资格。8、听说需要专家推荐,怎样的专家推荐有用?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实验室老师、大学教授、居委会、学生社团、公益组织……全都可以写推荐信。 除竞赛奖项和学习成绩之外的申请条件,都是“附加项”,推荐信是高校初审的参考选项,来大致评定考生综合素质。 9、自主招生考什么内容?各高校不同。主要分为文理科,2016不同的高校还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性质会有部分专业性测试,具体查看高校招生简章。10、自主招生考得难吗?因自主招生是各校自主命题,难度无法统一概述。就清北而言一般是难度介于高考中档题到竞赛基础题之间。11、自主招生怎么提前准备?时间点上:高三上以前可以补充一些竞赛内容;高三下应该专心准备高考,不要自招作专门训练。高三学习,尤其是高三下的学习节奏一定要以高考为准。内容上:补充一些竞赛基础知识点、多练习高考压轴题左右难度的题目。12、自主招生面试考什么?怎么准备?各学校不一样,面试模式共有四种:1、一对一式2、一对多式3、多对多集体讨论式4、多对多特定问题抢答或指定回答式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并不需要学生表现得很“优秀”,情商正常、表达顺畅有条理即可。准备自招面试,可以由父母陪孩子在家多练习“计时对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连续说话能力。 平时多关注时事新闻,从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来看,各大院校非常倾向于从社会热点上来提问,以此来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13、新高三(2017高考)的学生现在可以做什么准备?新高三需要重点学习高考知识,如需参加相关竞赛,重点复习竞赛类知识。从高三以后,考生需要注意每次大考,例如,期末、一模、二模考试。 高校自主招生不仅仅会查看考生的相关奖项,对于考生的平时成绩也会参考。特别是高三阶段的成绩尤为重要。希望2017届考生不要放松警惕。14、新高二(2018高考)的学生现在可以做什么准备?参加作文比赛。可以提前参加各类竞赛训练。高二学生尤其可以参加信息和生物竞赛,尤其是生物竞赛,更容易获得奖项。需要注意的是生物竞赛类的考生可供选择的专业较少,一般情况只能选择生物相关专业。15、新高一(2019高考)的学生现在可以做什么准备?提前学习高中知识的同时,选择1-2科竞赛进行系统学习。 特别提醒各位高一高二的准考生,自主招生的报名材料准备工作应该在高一、高二准备,最晚也应该在高三上学期准备,如果拖到高三下学期准备,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高考计划。 建议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应在提高学习成绩之余,参加一些学科特长竞赛、发表一两篇论文、或者申请一个专利,为自己多争取一个机会,拿一张“入场券”。